下,谁不愿意有个更好的成绩呢?!
………………
官家赵祯拿过钟浩的那份试卷,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应试诗和随后的应试赋。
赵祯粗略的一读这诗赋,便是连连摇头,钟浩的这诗赋在他看来,确实做得很是粗疏不堪。
赵祯心中不禁暗道:这小子那《水调歌头》、《青玉案》、《定风波》、《满江红》等词作,可是都是经典啊,都是能流芳百世的词作啊!其作词上有如此厉害的功力,诗赋应该也不可能太差啊。这作诗赋和填词本来就都是触类旁通、殊途同归的东西,以钟浩的水平,怎么也不能把这诗赋写得如此之差啊?!
而且这钟浩还曾做过那《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启蒙韵书,定然是对这诗赋韵律很是擅长的,不然也不可能做出这样朗朗上口的启蒙韵书。那他更不应该做得诗赋如此粗疏不堪啊!
因此,不管从哪一方面讲,这钟浩怎么做得这殿试应试诗赋都不应该会如此差劲啊?
不过赵祯转念一想,似乎便有些明白什么原因了。
赵祯估计这问题可能还是出在这应试诗赋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上!
以前他也曾见过很多惊才艳艳、诗词精绝的考生,做出的应试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