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廷对于新科进士分派差遣是很看重的,其目的自然是为了锻炼这些新科进士熟悉政务的能力。
按朝廷规定,三鼎甲的差遣一般都是通判诸州的。当然,状元的职官是比榜眼和探花要高上半级的。十名甲科进士中的其他七人为两使幕职官。
所有甲科进士以外,第二甲进士为试衔大县丞、簿、尉,第三甲试衔判司簿、尉。
所谓试衔,就是未正式授衔的实习官。所以甲科进士以外,都是要实习三年,才能正式授官的。这新科进士的三年首任官,其实主要就是实习,大部分时间是在看,而没有具体的职责,不能掌权押印。而前十名的甲科进士则是直接授官,在起步上便算早于其他同年三年了。
不过,无论是甲科进士,还是二甲、三甲进士这第一次任官,都是只能担任佐贰官、幕职官或者分属官,不能任主官。像影视剧中那样,一个新科进士得中后,直接外放一县县令的情况,在大宋是不可能的。
当然,大宋朝廷的这个政策也是很负责的一个政策。这些新科进士,除了那些“锁厅试”出身的进士,其余的大都没有什么政务经验。就算是那些考锁厅试的进士,在以前也大都是担任一些闲职或是杂职,都没有作为主官的经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