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国子监的博士其实也并不多,总共只有十几人。国子监其实也算是大宋的教育管理机构,除了最高长官国子监祭酒,再下面就是司业,然后再下面就是太学、国子学、律学等等类似于大学学院的机构,其学官设有博士、学正、学录、学谕、直学。因此,博士基本上算是院长级别了。
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大宋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改进,主要是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这就是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全国各学一律采用“三舍法”,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这其实和后世也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
宋朝提倡大兴地方学校,以县学为主,这是官办学校,当然民办书院也很多,当时官办学校,本为国家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子弟,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所以大多数贫民子弟都会选择县学,因为学费很少。就像是后来的义务教育。
凡太学、国子学、武学、律学、小学、州县学等训导学生、荐送学生应举、修建校舍、画三礼图、绘圣贤像、建阁藏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