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说道“这不是我有个堂侄,今年十五了,读书倒还不错,去年也考中秀才了,先生都夸他是个苗子,我堂兄堂嫂就找到家里,希望我能在京城给他找个学堂读书,过几年也好应试。刚好有一批牛要从关外关到这边,我就亲自送了一回,又领着他去拜了先生,想着回去前过来瞧瞧兄弟和弟妹。”
陆安郎埋怨道“找学堂这种事胡大哥也不同我说一声,要说民间的私塾哪及得上官学,我说一声,把堂侄送到官学里去吧。”
老胡拒绝道“还是不要了,我听说官学里都是些官员子弟,我堂兄堂嫂就是小本生意的,真送官学里,和人家家世肯定没法比,还不如在私塾里先念一阵子。”
陆安郎知道老胡的意思是怕他堂侄到了官学受欺负,但是他送过去的人,自然会关照,哪能让他受了欺负。何况官学里也不都是官宦世家的子弟,每年也有许多优秀的百姓子弟考进去,在那里只要读书努力,又是个聪明的好苗子,先生也会一视同仁。
尤其是英武侯亲自送去的孩子,谁敢轻视?
最后和老胡又说了几句,商量着先看他学的如何,若学得好,待秋上官学招生时就让他去考学,考上了就上,考不上就让他继续念私塾,有陆安郎在京中照应着,也不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