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指望学堂盈利,我们也应该象征性的收取成本,勉强能维持学堂开支为上策!”
刘伯温道:“都督仁义,慷慨拿自己的私钱兴办学堂,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可以收纳士子文人之心,士子之心,乃民心也,主公若是如此,霸业可成也,不过也就象征性的办一两处学堂,没必要大张旗鼓,遍地开花,如今开科取士,才是王道。”
郝仁也没想到,办一个免费学堂,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人家某某某,生了小孩,据说某某拨款养道十八岁呢,不过这里是元末,民智未开,不能用普世的观点连下结论,诸位文官有如此见解,实在不足为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本帅想如此做,并不是想收纳什么虚名,而是为华夏的长久兴盛,万世不衰,也为了庆丰军长久的人才供应。百姓的赋税虽然轻,与办学堂比起来,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只要我们把百姓的基础设施做好,百姓都得到实惠,日后加税,百姓也会心甘情愿!”郝仁与众位参军解释道。
郝仁自然不能说什么梁启《少年中/国说》,倒是把先有鸡,先有蛋的伪命题,给诸位手下说的云里雾里,做了好一番解释,说明这个学堂不会败家。
几位参军,最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