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和现在许氏的母亲小蔡氏,她们生在贫苦之家,生父早逝,母亲带着她们改嫁,这对姐妹跟着继父,才姓了蔡氏,蔡家也不是宽裕的人家,小门小户,睁眼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蔡家和朱家是拐着弯的亲戚,七八岁的时候,蔡氏就跟着她娘,常常到朱家打秋风,秋风打的次数多了,人嫌狗厌,便是如此,十一二岁的蔡氏,坐在公府上低眉顺眼的,倒像个呆愣的木头美人,戳一下都不动一下。”当初朱钦和李月议亲,李老夫人仔细的打听过这个亲家的品行,现在回忆着四十年前的事,朱老夫人很有自己的见解:“都说蔡氏在娘家没读过几天书,没有学识和见识,她最大的本事是为朱家生了一个嫡子,在我看来,她另外一项不逊于生儿子的本事,便是她能忍!”
“早年老国公从蔡氏手里抱走了朱钦,要亲自教养,蔡氏就由着儿子在最依恋母亲的时候,和儿子分开了,不去管不去问;朱钦幼时轮流在三个姐姐的身边,蔡氏常年见不到儿子,她也不闹;到了朱钦十一二岁,老国公身体不好,想早些给朱钦说亲,蔡氏没提意见,说到了李家,老国公和朱家三姐妹选的阿月,蔡氏没反对;朱钦十五岁和阿月大婚,阿月很快掌家理事,那时蔡氏才三十出头,就过上了荣养的日子,也不向阿月伸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