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稍有提高,是针对士工农商兵五方面选一进行问策,由徐庶与贾诩二人帮审,也不苛刻,但凡有些亮点,就送一大碗;最后的酥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是触目惊心——“设此书馆,有何大弊可言?”
闻着诱人的粥饭之香,那些个在书山识海中浑然忘我的文人也被拉回了现实,纷纷跑出门外,听着解释,不由得喜形于色。
他们倒不是自己掏不起吃粥的钱,可这分了档次给予的粥饭,更像是一种荣誉和考校。哪怕凭绝大多数的腹中之才,就算献策入不得燕清之眼,吃个黍米粥也是绰绰有余的,却都往肉粥和米粥那里涌去。
于是在外头看热闹的百姓看来,就极匪夷所思了——分明是问题最简单的发放处,则最乏人问津,竟比‘商’的答策之处还更冷清,实在对问策毫无把握,又当真囊中羞涩、饥肠辘辘的寒门子弟,去领时也多是畏畏缩缩,声细若蚊蝇,甚至以手遮面,生怕叫人知道自己模样似的,接过后就做贼般赶紧躲一地儿去了。
仿佛谁去吃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个只会背一点儿书、不学无术的草包。
燕清看在眼里,却是半点不着急,他守着的正是酥酪摊子,也就是引人说立这书馆的害处之地。
这些酥酪还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