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绝大多数听众来说,已经有些遥远和陌生了。
这些在各种杂志和刊物上经常歌颂和出现的心灵鸡汤小故事,可能在现实世界里挺常见,但是在听众身边在故事世界里,就如同像是凤毛麟角一般的稀罕。
只是,
人,
毕竟会改变的,哪怕当时楚兆选择了坚守,陪着熏儿一起面对危险,但很可能场景和时间再转换一次,再给楚兆一次选择,
是杀了熏儿成全自己?还是两个人一起死?
换做是谁,都会在心底再挣扎一次吧。
就如同汪精卫年轻时也是爱国进步青年也曾舍身取义地去刺杀过清廷的高层,但之后还是当了日本人的狗腿子;五四运动中那些个比较有名气的学生领袖,有不少日后都进入了汪伪政权中任职,而中学历史课本中的“火烧赵家楼”的赵家楼的“汉奸”主人,却拒不接受汪伪政府的邀请。
人的选择和价值取向,往往真的会因时而变。
楚兆可能并不知道,此时冷静地将头斜靠在车窗上的苏白,脑子里想的其实是随后在熏儿的墓碑前如何地审问和处置自己。
斯人已逝,苏白现在倒是没有多少地冲动去帮熏儿报仇,是的,不管苏白自己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