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挂在脸上,同伴们介绍这种院线电脑管理系统的时候,基本都是朝着高精尖的用语,譬如什么架构什么代码和风格,而且夹杂了大量的英语单词,好像越是这么说,就显得这个东西越国际化越值钱。
能听说英语的石涧仁都有点跟不上他们频繁使用的一些俚语和行业术语,于是只有这个叫做唐建文的微胖小伙子时不时低声给解释一下,还用签字笔在便签上写下一个个单词:“这是硅谷最近流行的说法……这是很多华人留学生圈子里面常见的口语,史蒂夫有长期在美国留学商业运作的经验,所以面对外籍客户的时候比较多。”
有他这么一过渡,石涧仁不但能听懂,被他隐隐提到的同事也注意到细节,放慢节奏尽量少用英文单词。
老实说,跟这些海归精英坐在一起,石涧仁还是有点土气的,这跟他有点朴实的长相有关,山里长大十九年的他,虽然饱读诗书有些特别的气质,但依旧和城里人特别是海归有很大区别,哪怕穿着打扮都不是便宜货,但同样是件衬衫扎在裤子里面的宽松程度不同,皮带束腰的高度不等就能看出来一个不同的状态来,在面对全新领域的时候他往往又是一副毫不掩饰的新奇或者有点懵状态,反正一看就是没周游过天下的,海归们几乎一眼能辨别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