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责任。
好比眼前这位前经营者。
据说早期就是旅游局下面的一位科长,属于八十年代末最早辞职下海经商的那一拨儿,原本这个景区是没有溶洞的,温泉也只是个澡堂子修建在一个公园里,所以这个距离主城区几十公里的景点并没有多少名声,最多只是些画画写生的、学校单位春游之类才会来在水边看看风景,洗个温泉澡就走了,根本不会产生什么消费。
正是这位名叫傅育林的前体制内人员,大胆的把一直铁链紧锁栅栏门的溶洞打开,用极低的价格承包这个别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山洞以后,又自筹资金开发装饰了溶洞里面的灯光工程,把石涧仁不太会欣赏的钟乳石景观推向了全市,成为这个景区第一个收费项目,从而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后才逐步积累资金到承包旁边的温泉,就是以原来整个公园的规模逐步开发成了温泉度假村,这才从原来几块钱的门票陡涨成了几十上百块,真正变成了区里面的摇钱树。
这也许也是石涧仁刚才给耿海燕有点感慨的地方,同样是白手起家,一二十年前的这些人经历遭遇的困难比现在复杂多了,除了政策上的随时可能触礁,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参照和借鉴,哪像自己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可以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