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项目得不到上级的资金支持,航空工程师最终沦为了普通机械员,在那段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曾经意气奋发的技术英才最终在官场的熏陶磨砺下最终变成了废柴。
有人或许会说当年某某文件上记载,当时中国的发动机和飞机都能自己造啊,是啊,80马力的发动机你怕不怕,时速280公里的飞机你怕不怕。。。。反正日本人是绝对不会怕的。至于把一堆进口发动机与零部件件拼拼凑凑搞出一架飞机就大喊仿制成功的,这应该叫组装好不好,就连骨架的钢管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浑身上下唯一国产的只有外面那一层蒙布。
军队的飞机修理厂连自行加工出一些零件进行维修这种最基本的任务都搞得一团糟,随机购买的备件用完后,新零件还不知道在哪儿。最终只得拆东墙补西墙,保证战备飞机能够上天作战。结果就是完好的飞机越拆越少,待修的飞机停满了停机坪和仓库。
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损失变得越来越大。相反对手日本这一边,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国内获得补充的飞机和人员,不但如此,日军还借鉴战场经验研发出了新机型,此消彼长之下。中国战场上的日军航空兵部队无论从规模还是装备上很快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