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公诸于众。
作为一个新闻业者,他有责任向民众公开这个骇人听闻丑闻,不能让民众继续受到欺骗,但是事关重大,如果里面的内容是伪造的,那么他这个总编根本难以承担起事后的责任,他不但要考虑政治后果,还要考虑到纽约时报八十年积累下的名声。
最终让这位总编下决心的是,包裹里附带的一封爆料者的信件,里面指出他手里还有更多的证据,如果纽约时报畏惧罗斯福的权势不予报道的话,他将会选另一家媒体投送材料。
权衡了利弊之后,总编一咬牙亲手编辑了一份头条,他知道这将是【纽约时报】一个绝佳的机会,一旦文件内容是真实的,那么这家报纸将会登上美国最有影响力媒体的巅峰,受到全国民众的信赖与追捧。他的判断是准确的,结果第二天的【纽约时报】在三个小时内就被疯狂的民众一抢而空,各大媒体的记者挤满了报社大楼,想要从他那里获得更多的内幕。
随后的三天时间里,美国各家报纸都竞相刊登起相关的报道,而且似乎每一家都搞到了一些内部消息,显然那位“正直的美国公民”并没有准备挂在【纽约时报】这一棵树上。【芝加哥论坛报】拿到了罗斯福的亲笔信副本,【波士顿环球报】则刊登了有丘吉尔签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