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库里最先进的子弹了。
子弹虽小但是技术含量一点都不低,每一种子弹在装备部队前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设计与论证。
通常一款子弹从设计到定型,中间不知道要进行多少次反复试验,最终从一堆数据里寻找出最理想的配比方案,弹头形状和内部结构、弹壳使用的材质以及长度与厚度,射药的选择和重量,每一个简单的参数,都是建立在上千甚至上万次的试验数据之上,这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后世有不少国家有能力研和制造步枪,却没有能力研和制造子弹。
德国现在可没有那种时间来设计需要的新型弹药的,徐峻只能在一堆选项里,挑选一项最成熟的设计出来,而在五十年代之前,最优秀的量产弹药就算是7.62x51to弹了。
徐峻也考虑过苏联的7.62x393子弹,但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种弹型,他要打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威力子弹的时代,对手装备的可是有效射程过一千三百米的莫辛纳甘,德国士兵的战场不是茂密的越南丛林或者阿富汗山地,而是东欧和苏联那种毫无遮挡广袤无垠的大平原。
战场决定武器,而不是武器决定战场,这就是徐峻选择7.62nato弹的主要原因,他需要一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