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都有个“旸”字,是因为“旸”字的本意是“日出、明亮”,象征着太阳。
由于寿阳地处太行山西麓,境内山河纵横,群山叠幛,丘陵起伏,平均海拔在多米,和周边地区相比,地势高,气温低,素有“冷寿阳”之称,谓之“春晚无花秋早霜”。古时候寿阳人就渴盼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才把面向东方日出的的东门叫宾旸门,意思是迎接日出;把南门叫恒旸门,是期盼一直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把面向日落方向的西门叫回旸门,是以留恋的目光回望落日霞光,期盼太阳在早早地出来!
自明末清初晋商兴起后,寿阳和平遥、祁县、太谷一样,成了无数晋商走南闯北、汇通三江的基地,一时繁华兴盛。民国年间,晋商票号渐趋没落,但因为寿阳有煤、有铁路,山西最大的保晋公司在这里设有保晋公司寿阳煤矿分公司,这里的经济还是不错的。
此时的寿阳,俨然成了山西日军的大后方、腹心地带,日军在寿阳设有宪兵队、指导班,扶持汉奸建立了寿阳伪政权、伪警备队。
在日军将领们的脑子里,恐怕从来没有想过八路军敢于黑虎掏心、夺取寿阳县城!
不光是日军,中央军、晋绥军、包括八路军在内,恐怕都没有人想过此时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