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在几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个体经济所剩无几,基本都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b1956年底,城镇个体工商户从1953年的838万骤降至16万。1957年经济成分单一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私营工业已全部公私公营,批发与零售商业中,私营成份分别占0.1%和2.7%。时至前十年,个体与私营工商业几乎消声匿迹,彻底退出历史舞台,197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77.6%,集体经济占22.4%。
因为经济落后,实业极不发达,所谓个体工商业实际上仍处于比较低级的经营阶段,改造粗糙导致的遗留问题此后日益显露,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遗留问题,高层早已有一定认识,八大上就说:国家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济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他老人家1956年底曾指出,社会物质仍不足,“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
私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洋洋洒洒下来,尽管粗浅,但作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