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3元不等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为“逃港”,不少人往往不惜倾家荡产。然而且海上风浪很大,经常生偷渡时溺亡的情况。
最近的一次逃港是1979年的一次,有谣言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当天,香江实行大赦——凡滞港人士可于三天内向政府申报香江永久居民,鹏城还在当日“大放河口”.允许群众自由进出香江。后人们不胜唏嘘:1979年5月7日.“大放河口”的翌日,毗邻香江的2公里海面上.漂浮着数百具尸体.腥臊的海风抹去了这块土地上的任何一丝生气。眼前,天空阔远.万籁俱寂,似乎一切都没有生过。东起沙头角,中至下步庙.南到红树林蛇口.连一个人影也难以找到。
似乎比运动中还要疯狂,运动结束后,大6民众从极端的政治高压中解脱出来。沿海一带,老百姓们通过境外的亲朋好友接触了更多的信息,加上阶级斗争的枷锁开始松懈,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在民间浮现出来,“逃港”**却再次突如其来。
较之以前,运动刚刚结束的“逃港”风波,人员更广泛势头更迅猛,甚至引了局部的社会恐慌。运动中,“逃港”人员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困难群众知识青年和“阶级异己分子”。运动过后,不少普通市民基层干部,甚至一些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