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政务的地方。这是契丹立国以后政治管理的一大特色。)
(注:四时捺钵,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
关于四时捺钵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本作者简单说一下。
时间:
按常规,正月上旬,契丹君主的“牙帐”从冬捺钵营地启行,到达春捺钵地约住60日。
四月中旬“春尽”,牙帐再向夏捺钵地转移,在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到达目的地后,居50天。
约在七月上旬或中旬,又转向秋捺钵地。
当天气转寒时,则转徙到气温较暖的冬捺钵地“坐冬”。
契丹君主“每岁四时,周而复始”,巡守于捺钵。显而易见,捺钵实为契丹朝廷临时所在地。
地点:
史载的四时捺钵地,为圣宗朝已成定制的情况。在此之前的太祖至景宗五朝,每朝都不尽相同。
定制后的春捺钵地主要在长春州的鱼儿泺<今洮儿河下游之月亮泡>、混同江<指今送花江名鸭子河一段>,有时在鸳鸯泺<今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东南黄旗海>。
夏捺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