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的,基本应有尽有,但皆为假冒。
不过,也有真品。玉石类中就有真品,无论是和田玉还是黄龙玉,有假有真,但真的一般都是卖给行家。不懂行的皆以假乱真,该骗就骗!
宋城乡面积不太大,但是这里却分布着超过两千多家造假加工作坊。它们专业从事假货的加工。据说,这个造假基地内,参与缴获经营和加工的人,都是本地人,人数占到平太县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可见其巨大的利润和嚣张程度。
据说,每年,平太县造假基地的销售量,可以达到十几个亿之多。
这里,从头到尾,堪称造假一条龙。除了蓝天白云是真的,脚下的土地是真的,什么都是假的,连人都是假的,十个人中,有十个都是假名。
有造假,必然就有护假的链条。否则,造假就不会存在。这是个人人都知道的道理。
在低成本、高回报的利益驱使下,造假者的造假手法日趋多样,而政府机构为了能得到高额的税费,和某些人的个人利益,而因此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使得平太县造假之风越刮越烈,臭名昭著。
如果是以仿制品的名义生产和销售,王猛不觉得这没什么不对,毕竟仿制古董也不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