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官待遇的还与作战部队军官一样佩戴军刀。在大举进行军事进攻的同时,日本政府开始进一步强化国内的军国主义体制,要求举国一致进行侵略国的战争。
为配合日军战场上的进攻,日本在全国实施“坛总动员”。绝大多数日本作家都以各种方式“笔征”,积极服务于日本侵华战争的需要。卢沟桥事变之后的第四天,日本首相近卫麿迫不及待地召集各新闻通讯社的代表“恳谈”,要求他们全面“协力”日本的侵华战争。7月13日,近卫麿又召集日本几家著名的杂志社———《央公论》、《改造》、《日本评论》、《艺春秋》———的代表,向他们提出配合战争的要求。8月24日,日本政府发布《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纲要》;9月25日负责战争宣传的“陆军情报委员会”升格为“内阁情报部”。至此日本的战时学政策已经初具雏形,日本国内的报刊、广播等舆论工具也开足马力,向国民全面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战争宣传。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一些人、记者,以及“士兵作家”、随军僧侣等,纷纷携笔走上战场进行“笔征”,组成鲜为人知的“笔部队”。他们以笔为枪煽动“圣战”、美化战争,为侵华日军歌功颂德。与那些在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兵朝夕相处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