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日本成为最大股东,股份达到一半,第二大股东美国占据三成半,英国股份还不到两成。该报以英国人作为掩护,大肆鼓吹日本侵华政策。《远东时报》也是同样套路,日本人挤走美国创办者,将很少涉及政治的财经报硬生生变成了日本政府的喉舌。
第三种是日本政府或组织收购的报纸,如《同文沪报》。他的前身实际上是日本乙未会于1889年6月创办的《亚东时报》,后来与《字林沪报》结合,摇身一变成为《同文沪报》,当中出钱《字林沪报》买下的是日本在华民间组织东亚同文会。
为了与报纸配合,日本在上海还开设了十余家印刷厂以及多家书店。印刷厂为日本报刊与日本各种商业服务,而书店则是全面宣传日本文化的又一重大阵地。如虹口吴淞路与海宁路转角的诚堂书店,四川北路的内山书店都是规模与影响非常大的书店,就连中国著名文人鲁迅也时常光顾,这也是外务省多年经营,才换来的成果。
由此可见,平台的建设多么艰难,花了外务省大量的资金和心血。而比起建设,更困难的是维护。要想中国读者接受报纸上传递的信息,就得摆出个中立的门面。
这样的形式一直持续到“八一三”抗战爆发,全面攻占上海之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