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各国的墨家子弟也纷纷加入到各国的体系中,参与到大争之世当中。
一个有思想有目的有体系的墨家最终消亡。和近代唯一不同的就是没有一个人在秦国法墨联盟结成的时候在墨家支持秦国扩军备战的时候喊出“第二墨家已死,第三墨家万岁”的口号,更没有人去实践“既然变革最不彻底的楚国可以依靠几百旧贵族统治如此广阔的土地,为什么墨家不可以依靠数千弟子暴力夺权统治,兼爱尚同可以在少数或者一个国家内先实现……”
这并不全部都是穿凿附会,只是一些东西换了个名称,然后在近代的舞台上重新演出了一遍,并不新鲜。
不只是这一家,这些早熟的东西可以说包含了陈健前世耳熟能详的众多思想。
只是因为时代的原因还不成熟,因为她们出生的太早,可却不代表她们不会长大
等这些早熟的思想消亡之后,“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变为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然后这些话再成为舶来品被人惊叹国外月亮如此之圆,终究只能长叹一声。
那时候有个有趣的说法,逃墨则为杨,逃杨则为儒,而这三家是当时的显学。
物极必反,这是道家的哲学,却深刻地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