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层薄膜不再往下流淌的时候,快速装入到让木匠师傅早已做好的暗箱中。
暗箱的前面有磨镜师傅磨出来的月牙形透镜,前面照着一层黑布用来防止透光。
因为这时候没有放大技术,所以这台“相机”为了能够拍摄更多的人,必须要做的很大。
掺有氯化银的火棉玻璃膜在干燥之前,有很好的感光性,而且透过透镜后在这层玻璃火棉膜上形成的左右倒置的负片。
显影用的硫酸亚铁溶液定影用的大苏打溶液也早就准备好了。
这一切都不能提前准备,火棉玻璃膜在干燥后没有感光性,所以只能现用现在帐篷里配制。
而用来“复印”负片的相纸陈健也准备了很多,原理和照相差不多,也是用的感光的卤化银浸泡在纸张上,需要“复印”的时候,将负片和感光纸并在一起,放在阳光下暴晒。
因为负片已经是左右颠倒的,所以负负得正,在感光纸上得到的照片就是左右正常的。
原理无非就是负片已经感光的地方会阻挡光线,而因为负片定影后不再感光,而新的感光纸则可以感光,就相当于重新照相,只不过照相的对象不再是实物而是负片。
其中的理论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