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期受到各族特别是中原文化之影响,历经数百年辗转迁徙,逐渐便也有了自己的文化。西夏文便是仿照汉字所创制出来的。
——时值李元昊正式称帝之前的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效仿汉文,主持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称为蕃书或蕃文。结构仿汉字,又有其自身之特点。用点、横、竖、撇、捺、拐、拐钩等组字,斜笔较多,没有竖钩。单纯字较少,合成字占绝大多数。两字合成一字居多,三字或四字合成一字者少。合成时一般只用一个字的部分,如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中部、大部,有时也用一个字的全部。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部分译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合成。有的字以另一字的左右或上下两部分互换构成。两字多为同义字。象形字和指示字极少。书体有楷、行、草、篆,楷书多用于刻印,篆书散见于金石,行草常用于手写。至此,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此文书写。
彭恋霜听说是西夏文字,便道:“既是西夏文字,为何却又会刻在这些碎玉上?如此看起来岂不麻烦?”
沈冥闻言,不禁笑道:“就是为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