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燃烧结束,完全使命的它们被抛入到海水之中。这时已经达到极速的“雨燕”,在这最后而又十分强劲的推力下终于离开了海面。
由于机翼相当短,它们仅仅飞起来不到半米的位置,就达到了所谓的“升力效应”区。
在“上帝之手”的帮助下机翼的升阻比可提高%以上,它们飞离了海面,向公里开外的货轮方向冲去。
“万岁!”
德国战俘看到“雨燕”的起飞一起举着胳膊欢呼起来。名德国战俘也离开这不安之地,个多小时之后,他们将抵达货船上。
在开始转移战俘的同时,执行空中掩护任务的机群开始向那个一直在朝八藩滨移动。向由于机动性问题,始终蠕动在道路上的日本陆军师团发动攻击。
这次架“海奔雷-”机群,依然在架“海上军刀-”战机机群的掩护下,朝地面俯冲下去。
日本步兵对于这种低空飞掠的攻击,基本上没有什么办法。日本步兵并没有什么高射机枪,沉重的马克泌水冷式机枪,也没有办法对付这些家伙。
不能不承认的是日本人式步枪的.毫米子弹,打得相当远。但他们对于天空中机身结实的“海奔雷-”,那有装甲保护的机身,基本上没有什么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