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或者还有政治解决的可能!
当然,仅仅是一种可能。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年英国的陆军大臣邱吉尔之所以力主在当时的俄罗斯投入至多的力量,承担更多的代价,可能就是因为他的目光看得实在是太远。
瞧,一个态度不定的苏联,对于欧洲未来的格局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对于欧洲的和平而言,前苏联是一个长远而明确威胁。
当然,这不是西方各国联合干涉内政的合法理由。因此,才会有西方联军最后不光彩的撤退。但这同时,却又的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非常长远的影响因素。
邱吉尔当然也同样明白,这场战争未必会以白卫军与西方盟军的胜利为结果。或者波兰可以在俄罗斯边境建立一个有利的态势,并保有乌克兰——粮仓,时刻对俄罗斯产生重要的威胁。
如果能够达成这样有利的战略格局,或者战争也就可以结束了!
作为唐云扬,他未必有邱吉尔在政治方面如此长远而又清晰的分析。但在他的心中,同样,俄罗斯的内乱不应该过早停止。
那样,对于国内正在大搞建设的中华联邦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在未来,斯大林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