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历史中,这种阵法是由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因为配置左右对称,被称做“鸳鸯阵”。
虽然说是对称,其实,这阵法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说左右各一个的持盾者,其实就一边是方形大盾,只用来压住阵脚,另一边是圆形藤牌,手里还持着标枪,移动灵活,即可以掩护,也可以近战或实施远程打击。
跟在盾牌之后的长杆,也并不是单纯从空隙间往外捅的,他们手里的长杆,通常分作三种。
一种叫做狼筅,就是连枝带叶的大毛竹,长达一丈三四,用来将靠近的敌人扫到在地。
另一种则是普通长枪,待敌人倒地,就一搠而上,致人于死地。
除此外,还有两个手持镋钯的后方掠阵,镋钯其实就是明代的爆竹枪,长七八尺,铁制,火箭就绑在顶端凹槽,点燃后可以直冲敌阵。
长杆中间守护的,是弓弩手,外加一个伙头军。
所以,正宗的鸳鸯阵其实是十二人,又分成左右两伍各六人,并可依此生出各种变化。
两伍纵列的叫做基本阵,两伍分开的叫做两仪阵,另外还有大三才阵横队、小三才阵横队、一头两翼一尾阵,可以根据战情不同随时变阵。
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