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完我,何人又能出城去向中华军请降呢?”
说了这么半天,宁完我就等福临这一句话,因此立刻道:“微臣愿往。”
福临又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好吧,明天等朕招集百官商议,再做决定。”
其实所谓招集百官商议,再做决定。不过是一句推词,到了这一步,除了投降之外,也确实沒有其他的办法了。只不过福临不愿意一个人来承担投降的名声,要让大家一起来背这个黑锅。
第二天一早, 福临升朝, 宁完我首先出列, 正式提议, 向中华军投降。福临不置可否,问其他官员的议见。其实这就己经表明了福临的态度,如果福临没有投降的意思,又何必问其他官员的意见呢。于是绝大部份的官员都主张投降,但也有少数满族官员反对投降,要求福临背城一战,与中华军拼了。
但主战的毕竞是少数,而且除了让福临去送死, 以身殉国之外,基本也沒有别的办法了,当然说不正主张投降的官员们,比如问到两宫皇太后怎么办,祖宗的灵位又怎么办,这些问题主战派也答不上来。毕竟中国的习惯是以祖宗最大, 可以让皇帝去为国尽忠,但无法用这个要求去要求祖宗。
而仿佛是为主降官员造势一样,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