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盟担任总盟主,但却遭到了其他五盟的强烈反对。而且反对的理由也正当,和清廷的祖制不同,但在私下里谁心里都明白,凭什么让哲里木盟来担任总盟主。
由其是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甚致危胁如果一定要哲里木盟来担任总盟主,自己就马上退出去。因此最后只能决定不设总盟主,而是成立六方会谈,以后所有事情都由六方一齐商议决定。
第一项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后面的其他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蒙古六盟都心怀鬼胎,结果连谈了十天,什么都没谈出来,只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就是蒙古六盟将全力帮助清廷,抵抗中华军,然后就草草收场。
而且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除了哲里木盟是铁心支持清廷的余部之外,其他五盟其实都于不定状态,在各盟内部,各旗之间也对是否支援清廷余部争论得十分激烈,有不少旗都不赞同。相对来说,昭乌达盟、卓索图盟、伊克昭盟这三个盟內部主张支援清廷的旗多一些,而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因为归复清廷的时间较短,因此是持观望态度。
不过在另一方面,不管怎么说,清廷也总算是在蒙古境内又树起了两杆大旗,一些对帝国统治不满的人也纷纷逃到蒙古境内去投奔他们,因此如果任由他们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