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军打的是磨盘战术,而青唐军因为顾虑逻些在背后捅刀子,也打得束手束脚,不敢放开了战,而且在青唐高原上打持久战对适应缺氧气候的青唐军来讲也是有利的。于是,双方都有心“慢慢打”,每场战斗当然不会打得昏天黑地,所以战斗激烈又短促。
因为每次战斗的持续时间不长,这让十一营的新兵有了一个适应战场的过程,而且十一营又是处在后方侧翼的位置,基本上是弓弩远射,甚至连短兵交接都还没有,吐蕃骑兵就已经在前方重甲步兵阵的相拒下退却了。
在攻入羌塘之前的战斗中,十一营也是后方助攻队伍,除了远距离射箭外,没有与敌人兵戈相接过,所以从出兵到现在,都没多少伤亡,倒是中流矢死了七八人。
这个伤亡率当然是极低的,不仅将新兵初上战场的恐惧消了下去,而且眼见其他营立了功,受了赏,十一营的新兵渐渐变得渴战起来。
萧琰的心里是矛盾的,她渴望立战功,只有杀敌多这战功才会大,但从目前交战的情况看,双方都是浅战辄止,他们这种才上战场的营根本没有陷入战阵的机会,除非是来一场大战——萧琰一方面期望着大战,一方面又希望这种大战来得晚一点,再给十一营的新兵多一些适应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