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学院、华国艺术研究院等学界的学者以及电影导演等。
比如电影学院的教授郑洞添,他就是审查委员之一。
那些特约委员的主要责任是看看电影中有没有和他们所在单位的职能相抵触的地方。
如果电影中有学生吸烟和早恋的镜头,来自教育部的委员就会表示反对,如果有虐待囚犯的镜头,检察院会要求进行修改。
剩下的委员大多是从事电影行业的人员,他们会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电影。
看完片子后,每位委员手里都有一张表格,上面有四个选项,一个是通过,第二个是修改后通过,第三个是修改后再审,第四个是不通过。
委员中一旦有过半数选择“通过”或者“不通过”,那就不怎么需要讨论了。
如果选择“修改后通过”或者“修改后再审”的委员占了多数,那大家就会坐下来讨论修改的内容,然后交给电影的制片方进行修改。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人情的作用。
比如张亿谋的《活着》,在审查的时候作为电影学院的教授,郑洞添肯定会为张亿谋辩护,这就是一场互相说服的博弈过程。
有些时候会存在投机取巧的可能,在审查的时候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