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剑通明,登达天下武学之上乘妙境,便是据此‘体悟’之道。有了这般境界和灵性,用来处理凡务俗事,自是看得透澈,解得明白。比如咱们刚才说的事情,只要参透了剑学中‘圆缠走化,舍已从人’的道理,就会懂得如何平和地看待一切,不会再有过多的负担。”
——舍己从人!
常思豪听到这四字,蓦地想起黄河边与宝福老人用木柴对剑之事,登时想到:“舍己从人乃是以退为进,以让代攻,郑盟主虽看似在‘从人’,实则是在‘用人’。面对这样一个腐化的官场,纷乱的朝廷,强硬与对抗,于事无济,小处的牺牲正是巧妙的周旋,最终能转化为全面的胜势,笑到最后的还不是他?”
想到这里,思绪不由得更加纷杂起来:人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偏偏这世上的君子,确也真没见着几个能办成大事的。真正办事的人,都得紧扣实际,不惧毁誉,不屑虚名。甚至为达目的要不择手段,话是说着难听,可他这番剑家宏愿如果真能得偿,天下间不知有多少百姓受益,之前做的事情中,只要大节无亏,不算过分,又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呢?廖孤石曾说盟中尽是狼子野心、下流无耻之人,多半是眼中见不得肮脏,又不屑沟通,没能明白郑盟主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