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一代,有三大才子是公认的,徐渭最全面,对后世影响也最大,书画戏曲全包了,打仗能出谋划策,这个其它两位都比不了,可称文武双全。相比之下杨慎底子也很厚,可是后世很多人连三国那首临江仙是他写的都不知道。解缙就不说了,大主编,文史能力强。后世总把解排在第一,不是因其才学,主要是出世早,加上官做的大。徐渭命太不好了。】,入狱之后一直有人试图营救,自己授意李春芳层层传达意思,对他给予适当“关照”,虽不敢把他弄死,至少也让他无法出去发挥力量。而就在他奄奄一息,失去威胁,自己也放松了警惕的时候,张元忭和梁伯龙一伙居然摸进京来和姓常的套上关系,在小年宴上来了个大逆转,这一场冲击虽然对自己的地位并未造成动摇,但脸面上已经有些过不去,这不能不说是一次严重的失策。【娴墨:体面二字,绝响和六成都抓得很准。很多人苦熬苦干升不了官,一是自己没有体面,二是没能给领导体面。须知平步青云不是干出来的,要学会抓俏】
皇上对西藏问题的态度,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之后的万寿山之行自己虽然挽住了局面,但是朝野上下已经有了一些议论,中心内容无非是一句话:“徐公是否老矣?”。答案是可以想见的,连常思豪这么一个粗头人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