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变得更坏,相反要以前好些,这还真算他枢密使的功劳。加之目下一个大员都不反对,并且两个宰相一个“纪委书记”保举,我老陶吃错药了去唱反调。
与此同时,陶节夫是带兵的帅臣出身。他谁都了解军队的血统和精神。
目下部署于北方的几大精锐禁军系,尤其北京驻泊司徐宁部,以及郓城永乐军史恭部,他们当然是大宋的禁军。但如果不是高方平去,换个人等着各种蛋疼事层出不穷了,那会最终演变为地方主政、三衙、兵部、枢密院等无数官僚相互扯犊子的观,真那样的话,若是北方真乱了起来有个蛋的应急机制,很快是瘫痪的状态。
所以赵佶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放小高去大名府,只是皇帝的任人唯亲行为。
但是在几个宰相的角度来看,谁去大名府,直接代表了目下政治博弈后的北方攻略。若太平时候、若是政治相对统一的时候,那当然是梁书那种和稀泥的存在去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不过此番,蔡京敢彻底放弃政治的利益,提议大宋第一酷吏知大名府,那么不用知道内幕,陶节夫敢肯定或许真要有什么幺蛾子了,兴许和目下的宋夏的紧张局势有关。结合前不久宗泽毫无征兆下离任京兆府进广西……
想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