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莹跟着晴方他们学了有一个月,在几位师傅的指导和点拨之下,从京戏里受益良多。她过去唱大鼓都是全凭大白嗓在唱,有的词和句换气也换的不对,弄的自己每到换气时就有些急,而且她站在台上很少有动作,显得很是死板,而她的眼神也过于冷淡,不是很讨喜。在几位京戏师傅的调教下,她终于明白,不论是唱大鼓还是唱京戏,都应该以情带声,大小嗓真假声混着用,什么样的情境应该有什么样的身段,什么样的人物应该有什么样的声音,高低大小,深浅厚薄处处都是学问。
在任家的这一个月,熙莹上午跟着晴方他们练功喊嗓,下午跟着姑母学大鼓,每日虽然忙碌但是无论从唱还是演都较之以往进益了许多。看着熙莹一天天的进步,二姨太这个做姑母的自然又是欢喜又是欣慰,她在将自己当年独有的几出唱词倾囊相授的同时,又给熙莹缝制了几身花色新颖、做工考究的新旗袍,为的就是让侄女能够延续自己当年的荣光。
一个月后,二姨太求了丈夫,让他将熙莹介绍进了天桥规模最大的一家曲艺场子,又在熙莹首演的那天下午亲自给她把场,唱的正是她自己当年唱红北平城的那出《萧后识婿》。有了姑母的点拨和铺路,加之自己过人的悟性,熙莹在台上犹如换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