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李晓兰浅听了张子文的两个小论点后微微一愣,不免又多看了他几眼,发现小书生竟是角度新奇。
吃饱后,张子文看看天色道:“谢大人款待,时候已不早,我们还要进应天府,就此别过。”
刘县尉眼里又闪过一丝鄙夷表情,冷冷道:“你们?你代表大小姐说话?”
李晓兰介入道:“最近不太平,应天府新官调任,我李家往前的许多人脉不适用了,难保需要重新打点,刘大人地头熟,要不一起进应天府,若能帮引见一些人,则李家感激不尽。”
刘县尉这才高兴了起来,笑道:“包在本官身上,本官当年的好友同窗正好调任录事参军,邀请他出面聚一下,大小姐的生意就不会有问题。”
离开酒楼重新上路时,刘县尉又警告张子文:“到时候不要乱说话,不要乱岔口,你这小书生蛮啰嗦。本官脾气好,却不代表应天府的大人物脾气好。”
李晓兰也指着张子文鼻子道:“不许回嘴,听刘大人的,多学学。”
……
进应天府时候是下午。
马帮的人,以及护卫在外面等着过关。
应天府是辅都之一,大宋的南京,水运发达人口众多,也是一大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