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就是咬人的,就是和文官掐架的,你不去和文官掐架,那要你何用?文官也将骂太监视为政治正确,背后就是君权和臣权的斗争。
这种斗争也不是大明一代才有的,封建王朝的主基调就是这个,汉代以前是皇权与封国的斗争。
到了隋唐则是皇权以世家门阀的斗争,结果藩镇崛起,天下分崩离析,有宋一代,世家门阀不见了,文臣将武臣彻底打倒,有宋一朝积贫积弱,臣权彻底压倒了君权。到了大明,为了缓解这种颓势,君权和臣权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斗争,大明的勋贵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实力大损,文臣和宦官的斗争进入了主流。
虽然各种各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就是君权不断加强的一个过程,汉代以前诸侯国何其强大,隋唐时期的世家门阀已经弱于诸侯国了。
士大夫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实力依旧很强大,但是却不像诸侯国和门阀一样了,整个政治生态就是如此。
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双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只不过当出现不合适的人的时候,这种局面会向着某一方面倾斜,比如权阉。比如高拱张居正那样强势的内阁首辅,当然,还有严嵩。只不过无论向着那个方向倾斜,君权加强的整体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