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标准的要命。
这就像毛坦厂中学,顶级的成绩并不多,但是本科录取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多。
葛丹的光脑就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许教导不出状元,但是绝对能弄出一大堆的进士,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一来这是功绩,二来这就是葛丹以后在政坛上的资本。葛丹如果教了他们,这就是师生关系。
在大明的官场上,师生关系是非常牢靠的一种关系,像后来张居正的学生参合张居正,那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门生故旧,门生排在最前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葛丹这就已经开始为以后准备了。
葛丹在幻想着,在葛丹的身边葛林实在是没琢磨好该说什么,只能开口说道:“少爷,这件事情有把握?”
如果论官场,论人情世故,葛林甩葛丹好几条街,可是论科举,这事葛林还真就不如葛丹。葛林虽然是葛奇的书童,但是葛奇早就放了葛林的奴籍,也让葛林去考过科举,结果是连个童子试都没考过。反观葛丹,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开挂一般的存在。
虽然葛林怀疑葛丹的教学能力,但是他不怀疑葛丹的科举能力,用自己家的老爷的话说,如果晚考两科,说不定就状元了,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