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数重,埋伏三道伏兵:命泰安伯窦名望为第一道伏击、广昌侯高文贵为第二道伏击、总兵王玺为第三道伏击。每一道埋伏布置兵力2000人,李定国自领万人,合计16000人。
忽然,窦名望对李定国说:“我姓窦,而山名‘磨盘’。天下有豆(窦)入磨而不腐者乎?今日是我死之日也!”
李定国安慰窦名望道:“泰安伯,平平安宁的。尽说丧气话。我命令你,必须给我活着回来!拿酒来——”
于是,窦名望饮酒数升之后,除去坐骑上的兜鍪,做好冲阵的准备:“晋王,我去也。”
“保重!”
望着窦名望逐渐远去的背影,李定国不由心里有点发毛,平时窦名望不会无缘无故说这样的话的,希望不要一语成谶。
三道伏兵在前面狙击,大本营则屯于山后四十里橄榄坡,埋伏的6000军队携带预先制作的干粮,以免造饭冒出炊烟,被清军察觉。
这6000打伏击的明军身经百战,乃精锐中的精锐,都是以一当十的精兵猛将。彼此约定在大队清军越过过山顶、进入第三道伏击圈后,发号炮为令,三道埋伏的将士一起发起进攻、首尾横击,杀敌人个措手不及。
一切按照原计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