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大隋正史,往往被说唐文、隋唐演义等传奇小说所盖过,影响了后世人的看法,比如把隋炀帝塑造成昏庸的暴君,什么欺娘戏妹,什么命人勒死文帝等等,多是杜撰,当不得真。
隋文帝已经垂危,杨广为太子,已经名正言顺成为第一继承人,即将登基,有太多的大事要处理,还会调戏什么后宫嫔妃陈贵人吗,登基之后,不是有更多的机会?
而且杨广极其聪明,又懂伪善,不会在那个节骨眼上,节外生枝,被传奇小说写的那么不堪。
之所以杨广的形象非常差,这根唐朝修史有关,一方面,编纂隋史的人是魏征,他修史时候态度很明确,打算让唐朝历代皇帝引以为戒,所以对杨广形象可以贬低,突出天命难违;另一方面,唐太宗登基手段很不光彩,几乎与杨广酷像,所以为了抹光自己的形象,于是把与他相同夺嫡经历的杨广,故意抹黑了一些,也突出大唐的正统。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四处寻找文献旁证,也知道杨广在仁寿宫无辜,但唐为正统,他不可能为隋翻案,同时他又要在宋朝时期,竖立一个教育后世皇帝的反面典型,但他还算公正,在采用某些史载的同时,也还原当时一些情况:就是文帝驾崩时候,是卧于床,与大臣握手辞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