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翻页)
成都比罗汝才有几分成事的指望,毕竟他麾下有几个有功名的人。”
张轩一拍大腿说道:“曹兄说的太对,鞭策入里。”
曹宗瑜果然是有见识的人,如果单纯的农民起义不与落魄文人想结合,根本不能诞生新的王朝。
“那么曹兄觉得大明天下还可以维持多久?”张轩问道。
“这---”曹宗瑜一边觉得大明只要剿灭了流寇之后,休养生息未尝不能恢复,另一面,他又身在局中,见过朝廷官军德行,隐隐约约觉得大明天下未必能够长久了。但是后一番话却不愿意说出来。
毕竟曹宗瑜对大明还是有感情的。
“曹兄不愿意说,我来说,大明天下早已千疮百孔了。如果流寇刚刚起来的时候,还有安抚百姓,减免税负。大明这天下,还有救。但是现在,自从杨嗣昌建议加税之后,大明天下就已经到了悬崖边了。本来读书人就不缴纳赋税,赋税都压在小民身上,而北方被流寇蹂躏,早已不成样子,在这些地方收税,简直就是官-逼民反,而民皆逃亡,留在原地的百姓,要承担已经逃亡之人的税负,谁还敢留在家中。北方不足,则都从南方征收,江南固然是富庶之地,但是江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