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商量;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
勿庸置疑,在当今社会里,能喝酒已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必备能力,更是干部提拔不成文的必要“条件”,在很多领导们看来,酒场就是战场,酒风就是作风;酒量就是胆量,酒瓶就是水平。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河南省的一位县委书记为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到上面跑项目,对方说喝一杯酒给10万元。该县委书记不惜牺牲自己,连续喝了28杯。连权倾一县的诸侯原来也有那么多辛苦和无奈。在这种官场酒文化中,没有酒量的官员能混得下去吗?没有酒量,不仅自己的身体吃不消,而且根本无法与官场主流保持联络,拉近距离。所以,整个官场形成了一种“无官不酒”、“无酒不官”的中国式独特酒文化。
“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这几句顺口溜正好诠释了这种酒文化的特殊作用
在这种官场酒文化背景下,那些“酒精考验”的干部,就有可能脱颖而出,2008年广东阳东县政府派人前往重啊庆,公开招聘县政府接待办公室的接待人员。招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