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可求的压力。
像罗隐、韦庄这样既有名气,又有才能的毕竟少数,大多数的文人,才能是有的,但达到什么程度,就大小不一了。
郭奇佐、郭崇韬加急拟定考核内容,这些文人若想被选用,只要达到了标准,就能走马上任。
文人北上之风,在中和三年的秋冬之季,愈演愈烈,也导致目光长远、有野心的枭雄人物,开始重视起文人来。
先是淮南的杨行密,张榜招贤,以安文人之心、稳住淮南的饱学之士流失;继而又有河南朱全忠,在敬祥等人的建议下,开始着手恢复正常的文人应试程序。
到了最后,就连沙陀人李克用,也在吴珙等人的劝诫下,开始恢复乡试、县试等应试程序,全国重文之风大盛,给予唐末以武为贵的邪风,予以重重的一棒槌。
但总的来说,这些人下手还是晚了一步,等他们慌里慌张地将一切程序恢复差不多了,河朔地区考核已经完成,很多县令、县丞一级的佐官,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
尤其是那些贫苦人家出身、在这次考核中脱颖而出的,更是兴奋不已、踌躇满志。
朱璃被平反,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河朔地区,县级文人的缺口基本被补充完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