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的地方官员越能得到升任,这已经形成一种定例。
即便是晏殊在应天府做知府事时也是更多的考虑如何教化百姓,所以应天府的书院是大宋办的最好的地方,就连东京城都不能相比。
蔡伯俙倒是可以胜任这一职位,可如果派遣蔡伯俙去,赵祯都能想象朝中的上疏会把御书房堆成什么模样。
对经济重视的朝臣中也只有丁谓合适,但赵祯舍不得这个财计冠绝大宋的三司使离开朝堂,这几年丁谓把大宋财计整理的井井有条,每年朝廷的收入,开支,预算,等等都是他一手操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前赵祯不打算动丁谓。
无奈的翻开一本奏疏,上面的赫然写着阻止狄青任职枢密副使的话,赵祯大奇。
这时候的狄青在大宋几乎风头无两,灭国之功甚大,无人在这时候否定他的才能,但这本奏疏明确指出狄青出生兵伍不可为执政,此乃有违法度。
王举正?赵祯对这个名字有一点印象,他曾经上疏中书省要求加强对一赐乐业票号的管理和监察,但中书省的相公们却并不重视,直到赵祯自己开始对一赐乐业人的票号打击,这才引起朝中官员的重视,也是王举证首先提出关税监督之力要加强的。
这人对财计的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