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宋禁军的换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军械司采用了最为高效的流水作业法,其实并非后世才出现流水作业的方法,古老的秦人便已经开始利用这一法门。
大败匈奴的秦弩便是采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匠人只需负责一部分工作,而一旦哪个环节出错便能追查下去,甚至还关联到了相邦吕不韦!
当然如今大宋兵器监督的最高长官不再是宰相,兵器弩箭上自然不会有宰相的名字,可作为中丞的曾公亮是少不了的,一身铠甲上最少要出现五个名字,板甲的材料是由谁提供,锻造又是谁,谁负责组装,谁负责检查,谁负责保存。
赵祯随意抽查了几副板甲,上面的标注一应俱全,满意的点了点头,只有这样的装备才能禁军用,铠甲的精良能最大程度上的保证士兵的安全,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力。
其他兵器上也都是这种规格,无一例外,只不过这些武器装备的花费可要比原先的高得多。
军械司的规模已经庞大到了要搬出封丘军营的程度,只能沿着汴水再次修建一座巨大的工厂,但这也能安置更多的人,无论文武都坚定的认为军械必须是国有的,绝不能外包给商贾去做,赵祯非常赞同他们的看法。
如今大宋的军备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