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养战是个绝对稳妥的办法,大宋愿意和西夏耗着,终究有一天西夏会耗不下去,因为他的土地越来越少了,不光大宋拿下了大片的土地,辽人也没闲着,夺取前套的辽人并不满足,开始向南方的土地入侵,正是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模样。
但他却忘了,辽朝若是继续往南很有可能触碰到大宋的利益,到那时,大宋便要对他动手,绝不可能坐视不理。
这是大宋发起的战争,也是一场非赢不可的战争,辽人出兵前套本就激起了大宋百姓和官员甚至是主和官员的愤怒,赵祯之所以不对辽朝动手是因为这种愤怒还不够,他刻意用看不见的手在引导国内的舆论走向。
现在的大宋可不是原先那种逆来顺受的模样,百姓们的心被他调教的积有尊严,这种尊严和阿的那种自我安慰不同,这是一种强大的民族自信。
引导战争的舆论对一个国家来说太过重要,他是战争的前提,也是战胜敌人的力量之一,一个国家若是连自己的人民都不支持战争,那怎么可能赢得战争?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少人知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影响胜负的战争要素,但赵祯已经开始运用的炉火纯青,他刻意让百姓对辽朝的趁火打劫的不满积压在心中,他刻意不去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