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惨只有亲眼所见才会明白,衣不蔽体的人,浑浑噩噩的人,饥饿的人,呆滞麻木的人处处皆是。
这座城池虽然没有遭到大宋的直接打击,可在对抗大宋的过程已经榨干了它的所有力量,城的百姓为了遵守辽主的圣旨而不得已牺牲自己,口粮,淡水,衣物,甚至是生命,苏轼觉得他们像是燃烧的蜡烛,最受什么都不会剩下,只有留下的血肉如同烧化的蜡……
苏轼知道自己任重道远,但首先他要把大定府的状况向官家奏报,而要恢复这里的原先模样也并非易事。
城墙是最先要筑起的,没有城墙大定府是一个笑话,它甚至连城池都算不,现在大宋的军队最要紧的是继续扩大战果,以期在宋辽谈判之前夺取整个京道,到嘴的肉岂有吐出去的道理?
于是苏轼便开始担任这大定府临时的知府事了,这是战时的权宜之计,即便是没有朝廷任命苏轼也理所应当的担任,他要调动全军所有的劳力建设城墙,同时也要恢复这里的民生。
苏轼发现与其让军士做工不如让城的百姓做工,以工代赈,这样既能恢复民力也能完成必要的工作,算是最好的办法,其实不用苏轼说,一些城的守军已经这么做了,他们把手的活交给城的百姓做,而他们自己则是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