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的血管,造成人的脑死亡,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但随着不断用动物做实验,以及详细的解刨,大宋的格物学者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当然这还不是三菱军刺唯一致命的地方,除此之外,三棱刺刀造成的伤口难以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因此在战场上三棱刺刀的杀伤力非常可观。
和火枪一样,火器营的将士们追求的是一击致命,赵祯抚摸着燧发枪的枪身,上面的日期清晰无比,每一把枪都能追本溯源,寻找到从木材,打磨,铁料,铸造等等一系列的参与工匠。
大宋有一套晚辈的责任制度,军中的器械也大多如此,只要出现问题,一查一个准,谁也跑不掉!
这是早已建立好的责任制度,同时也是大宋流水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每个人只负责制造一块零件,而最后有专门的人负责拼装,所以谁也不能掌握完整的工序,除了火器营中的大匠以外。
这次出征火器营的大匠也跟随前来,在他们眼中,每一柄火枪都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都是格物之下神奇的产物。
大宋燧发枪的发展历史简直超乎赵祯的想象,华夏百姓的智慧是真的不可小觑,火绳枪的概念出来之后便立刻被取代了,原因很简单,火绳不易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