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就完全能把草原隔成一块一块的,肢解开的草原有什么可担心的?
草原看似很大,其实却也不大,没有人口的荒芜之地根本就不是草原,草原上需要的是人口,需要的是“乌拉乌拉”喊着号子的放牧人!
可以说契丹人帮赵祯做了一切他想要做而做不到的事情,这就是萧挞里推崇一切模仿大宋的失败之处。
————————国情不同!
草原上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到达定点,三年的时间让原本没有多少城池的草原上星罗棋布的布满了城池,草场越来越少,农田越来越多,关键是粮价也不低。
现在还在草场上放牧的契丹人在被人口中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放牧哪有做买卖来的赚钱,放牧哪有种粮食赚钱?
契丹有钱了,粮价自然而然也就水涨船高,农人的日子也就逐渐的好过起来,这些粮食都被谁收购去了?当然是萧挞里的契丹朝廷。
从始至终萧挞里都在担心契丹的粮食问题,契丹和大宋不同,俩个民族一个农耕一个游牧,大宋人口的增加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可契丹却不同啊!契丹的粮食养活不了逐渐增加的人口。
果然萧挞里担心的问题出现了,大宋不光切断了契丹商机西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