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中落于下风,离开了权利的中心,而又因为献出了金匮匣再次回到了汴京。
而金匮之盟的核心内容: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赵廷美,本身是赵匡胤的四弟,也就是真的按照金匮之盟传递皇位的话,赵光义死后应该传位给赵廷美。
但是赵廷美并没有挺住,人没了,皇位自己轮不到他头上。
赵廷美时任开封府尹,等同于储君,被人告发,谋划篡夺皇位。
而查案的正是赵普。
赵普用了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铁证如山的坐实了赵廷美谋反之实。
魏王赵廷美谋反,同伙正是兵部尚书卢多逊,太平兴国初年的政敌。
赵德昭也没挺住。
赵光义兵败高粱河,回到京中,太原之战的封赏并没有发下,赵德昭上谏请赏,赵光义发诏责问:“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赵德昭收到诏书的当天,只能自杀了事,否则就是全家陪葬。
所以整个金匮之盟仅仅是赵光义为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让赵普执笔,写出来的一份来历不明的札子。
毕竟曝光的时候,已经是太平兴国六年,其他两位当事人,杜太后和赵匡胤早已经离开了人世,封土又比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