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请太宰行印,将官家的信制成圣旨吧。”李若水请诏。
事实上,大宋的皇帝并非言出法随,也不是每句话都是圣旨。
每一道出自宫中的诏书,都要太宰行印,才会制成圣旨诏书,传到各地。
之前的少宰吴敏被赵桓砍了脑袋,太宰李邦彦直接被送进了金营谈判,这个时候的赵桓制作诏书,都是用两个印,一个是大玺,一个是太宰印。
李若水奉诏而行,看着圣旨的内容,摇头说道:“官家还是仁义啊。”
在圣旨中,赵桓反复强调此乃将门愚蠢行径,大宋朝堂不可愚蠢的将此事扩大,借将门谋反,行党争之举。
赵桓对大宋党争的心里阴影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唯恐自己不在京城,再次出现元丰党人和元祐党人的事端。
李纲在京中坐镇,赵桓依旧不是很放心。
党争之风再起,就是赵桓都没信心刹的住车。
幸好李若水也是个周正的人,未曾借着这个机会,制造恐慌。
“李太宰,程褚前来复命。京中已经全数梳理停当,各地察子也已经将各地参与此事的官员名单交到了京中,这是名单。”程褚从怀里拿出了河北东路、西路,皇城司监事发过